“57年前,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今天,我们聆听党课感悟‘两弹一星’精神。作为新时代军工学子,要把爱党爱国作为青春底色,勇攀科技高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学院博士毕业生王春阳认真聆听了马兰基地原政委、中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孔令才为该校2024届毕业生党员上的最后一堂党课。
“学校党委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统一谋划部署,基层学术组织与基层党组织一体融合建设,构建‘一项任务、一体两面、一支队伍、一股力量、一把尺子’的融合理念,打通高质量党建最后一公里。”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高岩表示。
日前,学校水声通信与定位技术创新团队获评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团队研制的系列水声高端装备,能为万米之下的深海潜器精确定位。如今,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地奔赴试验场,继续开展新的科研任务。
外场试验经常要深入远洋深海、海岛边陲,年均试验时间超过200天,除了风高浪急的恶劣海况和寒风刺骨的极端环境,还要面临海上的孤寂和试验的焦虑。
试验场也是最好的党建课堂。水声学院党支部与共同参与试验的科研院所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建,请经验丰富的党员分享出海经历,鼓励大家在外场试验中吃苦耐劳,牢牢拧成一股绳。
团队中很多青年学生是第一次出海做试验,“晕船晕得站不起来,还坚持记录数据”。参加海试的博士生王蕴聪表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都是这么过来的,支部的优秀党员是最生动的标杆。
“科研做在哪里,党旗就扎根哪里。”水声学院党委书记万旭东在腊月二十八,带队赴千岛湖试验场看望正在做试验的科研团队,询问试验进展,为他们协调所需设备。
“今年是中国考察极地的第40年,船海领域取得的每一个小进步,都是对我们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在学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理论宣讲决赛上,船舶学院总体技术研究所硕博第二党支部书记傅昱晓讲述了教师党员们连续10年在松花江冰面开展试验的科研故事。
舰船与海洋平台总体技术研究所党支部被称为“建在冰上的党支部”,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支部成员们常年在极地和冬季的江面做试验,瞄准极地领域关键技术做创新,研制出了极地气垫破冰运输平台,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若不是这次主题党日活动,真不知道自己的科研方向与省能源环境研究院具有如此多的技术合作契合点。”先进动力与热工技术研究所党支部张小彬老师在参加完支部的主题党日后说。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4个教师党支部带领7个学生党支部分别与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先进材料研究部、黑龙江省能源环境研究所等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以“教师+学生+行业”的支部共建推动融合工作落地生根。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党支部王滨生老师表示:“通过党建活动,让学生体会在校所学正是报国所需,行胜于言,活生生的例子比我们在课堂上说更有效果。”
烟台研究院和船舶学院党支部引导教师和学生进入企业,实行校企双导师制,老师和学生为企业解决真问题。学校多个学院与行业大院大所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使学生在校阶段就能上接国家需求、下连企业需要,学习真本领,解决真问题,带着科技报国的志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以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把党支部建在科技前沿一线、建在国家重大需求一线、建在青年成长一线。在教育部第四批党建“双创”评选中,学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忻自良始终坚守着 “三 XIN” 理念,即创新、用心、互信。在创新方面,他勇于突破传统,国际首创五心运气推拿针灸疗法。这种创新疗法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为中医急救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胡碧业出生于 1964 年,多年来,他凭借着对国学的热爱和深厚的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他不仅是华夏名人数据库的审核委员,更是北京华夏博易国学文化发展中心的副院长。这些身份赋予了他传承和弘......
宁可有着丰富且扎实的教育背景与职业经历。1995 年,他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后便踏上了教育之路,在北京实用美术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教育有了深......
郭筱君的故事始于1962年,那时她作为长乐一小的佼佼者,与小伙伴们一起,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向国家领导人、外国领导人献花,这是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开始。12岁那年,她在上海市游泳比赛中荣获女子少年组5......
潘葭萓理事分享到她的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二十多年的公益生涯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每当她想起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便咬紧牙关,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她知道,只有付出,才能收获;只有奉献,才能快乐......
2019年末,新冠疫情悄然降临,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英雄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行动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安全与健康。四川省古蔺县的刘畅便是其中一位不为人知的英雄。他不仅在疫情初期勇......
曾惠萍,福州市慈恩公益服务中心的创始人及理事长,以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的爱心,在公益事业中书写了非凡篇章。1967年出生于福州的曾惠萍,年轻时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勇气与决心。仅22岁之际,她便毅然决然......
陈焕新1961年6月出生于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自小对乡土有深厚感情。1978年高中毕业后到广州国营企业担任采购职务,凭借自身努力升为业务经理并在广州定居成家。2011年,当他回到阔别30余年的家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