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资讯推荐
“一苇益航”志愿团:移民精神洗礼青春之心,接续奋斗昂扬前进步伐
来源: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一苇益航”志愿服务团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1261天前 | 488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桩桩感人至深的“安置初期的奋斗”故事深深吸引着同学们,大家仔细聆听讲述,不时提问、交流。这一切“来之不易”全部来源于在党的领导下,大柴湖移民们的不懈“奋斗”。振奋人心,也发人深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奋斗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无往不胜的秘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首先,我们应当更深刻地去感受柴湖的奋斗往事,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姓的安宁。同时,对于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奋斗精神,是我们青年大学生必须细致思考并落于行动的!”志愿服务团成员陈秋羽同学在交流时讲到。

8省市150多个县市40多万移民,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所牵动的百姓们。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柴湖镇——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区,地属平原,汉江依傍。20世纪60年代末,4.9万河南淅川人民因国家建设丹江口水库的需要,背井离乡,举家移民到了湖北钟祥的汉江边,一个原是遍地“钢柴”般芦苇的荒野滩涂。

       为深刻了解大柴湖移民精神,全方位感受那段艰苦卓绝却创造壮举的历史。2021年7月18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一苇益航”志愿服务团走进大柴湖移民纪念馆,认真参观学习。

图1


       舍小家为大家,向大柴湖移民学爱国奉献精神

       湖北荆门钟祥大柴湖是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1966年至1968年,为支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建设,4万余名河南淅川人民辗转迁居至钟祥城南汉江左岸围垦区,白手起家、重建家园,1968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大柴湖”。走进纪念馆,数座铜塑群像再现了当年淅川人民南迁大柴湖的壮观景象,挑着扁担竹篓的农民、背着尚在襁褓之中婴儿的妇女、拉着载满生活物资板车的壮年……他们神色各异,有思念、有微笑却都步伐坚定。通过纪实图片浏览、展示实物观摩,结合讲解员的引导,同学们对大柴湖移民“三次搬迁的艰苦历程”有了深刻了解。
 

图2


       “我终于知道老师常跟我们说的‘大柴湖移民精神’是什么了。”志愿服务团成员秦家辉同学说到。感叹于移民们强忍不舍,背井离乡,为新中国水利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同学们注视着一张张记录移民搬迁过程的照片与物件,陷入沉思。尤其是在观看纪录片时,一位老移民在离开家乡前跪下双膝,捧起一方故土紧抱怀中才恋恋不舍地登上迁移卡车的情景让多位青年大学生红了眼眶。

       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特质。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不饱含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从淅川到柴湖,这一路上有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撑起了一代又一代柴湖人的精神脊梁,更激励着我们这群青年大学生去追忆、去致敬、去学习、去践行。

       手作笔、水为墨,向大柴湖移民学艰苦奋斗精神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许多移民生活的“场景再现”。用芦苇杆做柱、泥巴和着芦苇絮筑墙的“一代移民房”建筑,床上睡人、床边养鸡的人畜同居景象……不难想象,当时移民们的生存条件异常艰苦。

图3

 
       但是,绝不服输的斗志、乐观向上的精神鼓舞着千万移民的内心。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大家齐心协力修建围堤。万人大会“会战”,工地红旗飘。没有机械作业——不怕!靠人海战术!铁锹挖土、推车运土,那时的大柴湖第一代移民们和当地老户团结一致,每天坚持劳作12小时,斗志昂扬、干劲十足。终于,堤坝建起来了,大柴湖被洪涝灾害侵袭的风险大大降低了!

       一桩桩感人至深的“安置初期的奋斗”故事深深吸引着同学们,大家仔细聆听讲述,不时提问、交流。这一切“来之不易”全部来源于在党的领导下,大柴湖移民们的不懈“奋斗”。振奋人心,也发人深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奋斗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一往无前、无往不胜的秘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首先,我们应当更深刻地去感受柴湖的奋斗往事,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姓的安宁。同时,对于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奋斗精神,是我们青年大学生必须细致思考并落于行动的!”志愿服务团成员陈秋羽同学在交流时讲到。
   
       “滚滚北流的第一滴水,是我们别离故土的眼泪,是我们重建家园、历尽艰辛的汗水,也是我们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动力。”这是大柴湖移民纪念馆馆长全淅林老先生曾在访谈中讲述自己和家人于2014年听到“南水北调”通渠的消息时所发出的感想。现今,柴湖人民赓续奋斗,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钟祥市“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的一面旗帜。

       强信念、跟党走,向大柴湖移民学求实创新精神

       知往鉴今,以启未来。悠久绵长的移民搬迁史让同学们感触良多,感念“挖井人”的奉献、牺牲与奋斗奠定了南水北调千秋大业的牢固基石,铸就了光耀荆楚的大柴湖精神。当来到三楼的“振兴崛起”教育板块参观时,大家内心又颇受震撼。

       在党的领导下,大柴湖人民家踏实地、信念坚定、多措并举、戮力同心,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同学们在参观中了解到:“脱贫攻坚”吹响胜利号角,曾经贫瘠的土地正在焕发别样生机。

       拥有全国最大的高档盆花生产基地、生物科技组培工厂、精品果蔬种植基地的花果蔬核心产业集群,年产值高达3亿元人民币;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主的工业园区,近年来持续吸引知名企业入驻;因村而宜设立的就业帮扶车间、因户而宜的家庭特色种养及各类移民产业星罗棋布,构建了大柴湖当今的宏伟振兴蓝图。“顾家不愁,按劳取酬”的移民就业新模式让柴湖镇的发展蒸蒸日上。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土坯房,烂衣裳,玉米棒子红薯汤,酸菜面条锅照相,老母猪栓在床腿上,鸡窝安在灶台旁”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生活“素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柴湖移民克服千难万险,终于扎根荆楚。现在,他们脚步不停,砥砺奋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一切日新月异。

       这样的景象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是示范、是榜样。“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感动柴湖人民不屈不挠、为国奉献、奋斗创新的同时,同学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应当接棒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努力学习、学以致用,增长才干与见识,将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转化为行动,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做贡献!”志愿服务团成员王天琦有感而发。

       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一苇益航”于今夏跨越1000公里来到钟祥大柴湖。缘起于青年大学生们对于南水北调背景下移民们迁徙、生存、发展的历史沿革充满浓厚兴趣,内心的敬佩使得大家希望能够近距离地去接触并感受“移民精神”的深刻内涵。更希望能通过自己日常所学,为柴湖镇的移民文化传播、留守儿童教育以及电商直播助农等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奉献。

       此次参观学习的尾声,大柴湖移民纪念馆馆长、柴湖镇文化站站长全淅林与志愿服务团成员亲切交流。这位71岁的“移民文化守望者”不仅为同学们生动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更细致回答了数十个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同时,全老师也对大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说:“大柴湖移民精神是移民文化的精髓和大柴湖精神家园的顶梁柱,是大柴湖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同时,还是汉水文明和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再现,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教材。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为大柴湖移民精神的延续与传播贡献青年力量!”

       之后,志愿服务团还将走进柴湖百姓家中,用访谈的形式聆听这方土地上的传奇经历与奋斗故事。


  • 16 2025-01

    忻自良携团队受邀出席第八届公益事业大典 助......

    忻自良始终坚守着 “三 XIN” 理念,即创新、用心、互信。在创新方面,他勇于突破传统,国际首创五心运气推拿针灸疗法。这种创新疗法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为中医急救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 16 2025-01

    第八届公益事业大典:胡碧业的国学传承公益之......

    胡碧业出生于 1964 年,多年来,他凭借着对国学的热爱和深厚的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他不仅是华夏名人数据库的审核委员,更是北京华夏博易国学文化发展中心的副院长。这些身份赋予了他传承和弘......

  • 16 2025-01

    《第八届公益形象大使宁可:用整理教育传递公......

    宁可有着丰富且扎实的教育背景与职业经历。1995 年,他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后便踏上了教育之路,在北京实用美术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教育有了深......

  • 14 2025-01

    第八届公益事业大典在上海成功举办——202......

    郭筱君的故事始于1962年,那时她作为长乐一小的佼佼者,与小伙伴们一起,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向国家领导人、外国领导人献花,这是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开始。12岁那年,她在上海市游泳比赛中荣获女子少年组5......

  • 14 2025-01

    上海挚光公益青年发展中心理事潘葭萓受邀出席......

    潘葭萓理事分享到她的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二十多年的公益生涯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每当她想起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便咬紧牙关,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她知道,只有付出,才能收获;只有奉献,才能快乐......

  • 09 2025-01
  • 02 2025-01

    舍小家 顾大家 --刘畅的抗疫先锋之路

    2019年末,新冠疫情悄然降临,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英雄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行动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安全与健康。四川省古蔺县的刘畅便是其中一位不为人知的英雄。他不仅在疫情初期勇......

  • 04 2024-12

    慈心不渝的公益使者 ——曾惠萍

    曾惠萍,福州市慈恩公益服务中心的创始人及理事长,以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的爱心,在公益事业中书写了非凡篇章。1967年出生于福州的曾惠萍,年轻时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勇气与决心。仅22岁之际,她便毅然决然......

  • 28 2024-11

    传播公益力量 聚焦公益精神 陈焕新:智慧法......

    陈焕新1961年6月出生于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自小对乡土有深厚感情。1978年高中毕业后到广州国营企业担任采购职务,凭借自身努力升为业务经理并在广州定居成家。2011年,当他回到阔别30余年的家乡时,......

书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