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资讯推荐
正是阳和燃丁火 铁石铿锵铸本心——访龙岩大吉乡贤谢龙奇先生
来源: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1241天前 | 915 次浏览: | 分享到:
48岁的谢龙奇 , 在富山国际的写字楼里,接受了我们的初次采访。门口有新罗区龙强煤矿公司等牌子。初次见面,他没有丝毫老板的派头和架子,长期的煤矿职业生涯铸就了他一身有着军人的气质、风度与刚毅自信。他身材中等,不胖不瘦,和人握手很有力度,待人谦和,语言质朴,一直笑称自己“没文化”。

苦难,是人生前行的启明星

作家们在浪漫之余,总是喜欢仰望满天星斗,总是喜欢在满天星斗中追寻最亮的那一颗星——启明星,然而,银河浩瀚,星宇茫茫,天际无垠,启明星也总时隐时现。在龙岩吉,新罗重镇雁石东北方向,举目四望,四野环山,天高地阔,静默无声。覆鼎山、莲台山、象形山、铜宫山,山山有仙气,有灵气,有庙宇,有宝塔。象形山上的步云塔凌霄矗立,沉雄挺 拔。塔门对联曰“步云西望笔架峰,圣塔孕育 武与文”,又云:“高瞻愿景攀绝顶,仰读圣书步青云”。这就是大吉的“文明”塔,亦称文峰塔,彰显大吉人世世代代对文化教育的崇敬,对人才辈出的期许。希望吾乡吾土人文鼎盛,继往开来,有所作为,有治国安邦之士,济世经略之才,文 能治国,武能安邦!近年,大吉又走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家谢龙奇。没有学历, 却胸罗锦绣。谢龙奇,十二岁丧父,十三岁母亲离家改嫁,不得已早早缀学,帮人放牛、放鸭,下田捡稻穗,上山拾柴火,冬天打赤脚,夏天穿厚衣。他说:苦难,使我早早品尝到人生的甜酸苦辣,苦难,成为引导我人生之路不断向上的启明星,我只读到小学一年级,深感没有文化的痛苦和窘迫,深感农家子弟求学的艰辛和不易。于是,他率先注入第一笔种子基金30万元、牵头成立大吉村第一个以个人资金为基础、以奖学助学为导向兼顾其它公益项目的基金会,万事开头难,他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期待得到广大乡亲和具有公益情怀的乡贤理解和认可。谢龙奇,一个在乡村底层历尽艰辛磨砺而起的民营企业家,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超凡的奇人,更不认为自己是企业家,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老板,要做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他以谦卑朴素的语言讲述他从少年到中年过往的人生故事、创业经历与传奇际遇。


苦难,是人生的第一堂课



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谈人生也许是另一种苍白。


48岁的谢龙奇 , 在富山国际的写字楼里,接受了我们的初次采访。门口有新罗区龙强煤矿公司等牌子。初次见面,他没有丝毫老板的派头和架子,长期的煤矿职业生涯铸就了他一身有着军人的气质、风度与刚毅自信。他身材中等,不胖不瘦,和人握手很有力度,待人谦和,语言质朴,一直笑称自己“没文化”。


他很少有时间呆在公司的空调办公室,今天偶然见到他与家人在公司温馨的一幕,我看到他正在练习劈腿的13岁女儿和他美丽贤惠的妻子。他刚刚当了爷爷,一脸喜庆。曾在上海武警服役的儿子,退伍后成家,协助着他管理着他的一家贸易公司。我真希望有这样一幅和和美美的全家福照片。


但是,让你怎么也想不到的是,1986年,正当中国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时,他小家的门却被砰然关上。长期生病的父亲去世了,母亲随后也改了嫁。13岁的他,面临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的窘境。生活来源瞬间没有了,姐姐没有读书,哥哥读到三年级,妹妹二年级,他一年级,全部辍学了。兄弟姐妹相依为命,互相照顾,撑起这个破碎的家。


于是,他就像父亲在的时候一样,帮人看牛、放鸭,漫山遍野地跑,河沟里闯,每天有1元的收入。


这时候,“五家内”的一个女孩,走进了他的心里。她叫汤秋红,也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她12岁时父亲走了,母亲带着6个女儿。这二个有着相同命运的人儿就这样走在一起了,一起赶鸭子,一起诉衷情。


16岁,他开始跟着师傅学杀猪。开始是帮工、提水、扫地,一天5元,有猪血菜吃,肚子不饿了。也终于有了一点的积蓄。


煤矿,事业启航 的“鬼地方”



2000年,他怀揣着多年来积攒的一点积蓄,和二位一起长大的族亲集资1万元,收购了证件齐全但因经营管理难以维系下去的大吉粗坑煤矿。


此时的所谓煤矿,其实就是简陋的小煤窑,看过去只是一个深不见底的煤洞口,一大排工棚而已。这工棚大抵一溜七八家相连,就用几大片竹片、几张油毛毡搭成,冬天冷,暑天热。这就是他们住的“宿舍”。门前晾着几件换洗的衣服,随意搭在工棚上,最显眼的,是一两件红衣、内衫,那是做饭的女人的。就因这些点缀,山上才显出几分生活的气息。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鬼地方,在别人的诧异中,他们三个合伙人却干得风生水起,生产规程、技术规范、安全措施、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生活后勤保障,样样从头学起、事事亲力亲为,就是这样的“鬼地方”成为他人生显达、事业发展的启航点!


一年后,他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20多万元,以这笔巨款在老家建起了一幢三层的楼房,圆了祖祖辈辈的安居梦,同时趁热打 铁把和他同样生活坎坷彼此爱慕的汤秋红 娶回了家,在人生的旅途上,从此有了一位相互勉励、共同奋 斗的贤内助,没有了事业的后顾之忧。婚后,他把岳母当作自己的母亲 , 嘘寒问暖,事事迁就,百般孝顺,得到大吉村民的点赞。


小煤矿这种营生,靠技术,也靠运气,更靠着一种坚持不懈的勇气。多年来,他从那个年产煤炭6万吨的“鬼地方”开始,一直坚持以煤炭开采为主业。然而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连续开采多年的粗坑煤矿也因资源枯竭面临关闭,长期跟随他的上百号采矿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长期在他矿里运输煤炭的几十部车辆驾驶员都将面临失业。此时的他心中也在迷茫,房地产、金融投资、高科技产业……


转型还是坚守,这无疑是他心中的一道坎。面对身边长期跟随自己奋斗的企业团队,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于是他先后收购了顶峰山煤矿、适中营坑煤矿等,直到今天的漳平石笋坑煤矿。挖煤这种活是苦力活。讫今为止,可能没有什么活比它更花力气,更苦、更累,也更危险。但他和他的管理团队从年产6万吨的小型矿井一直到今天的年产15万吨中型矿井倒也是一路顺风顺水,不仅带动了矿山周边村庄的产业链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国家创造了不扉的税收。


事业是一座山,翻过一座,还有一座


事业是一座山,翻过一座,还有一座,峰回路转,永无止境。


2018年,谢龙奇又参与经营漳平拱桥石笋坑煤矿。石笋坑煤矿成立于2005年7月,主要经营煤炭开采、销售。


这天,我们随谢龙奇进入漳平市,来到拱桥的石笋坑煤矿。


石笋坑的景观,与别处不同。每日早晚,到了山顶,就感觉云雾缭绕,人在云上走。在山脚下,远远看去,一片片云一团团雾,朦朦胧胧,飘飘渺渺。而到了山上,看山下,只见一团团云在翻滚涌动,格外撩人。石笋坑煤矿是一对年产15万吨的中型矿井,2020年3月,龙岩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确认漳平市拱桥中界石笋坑煤矿为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为了取得这一标准化认定,谢龙奇严格按照福建省煤监局《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一丝不苟,认真执行。他说,我们在开采过程中不但要靠技术创新,科学采煤,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同时还要注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在日常工作中,他带领矿长、副矿长、安全员、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在几百米的地层深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和数百名采煤工人日夜奋战在生产第一线。谢龙奇深知肩上的担子不轻。矿山最大的难题,就是安全问题。只有搞好了安全生产,才可能谈到煤矿的安定、谈到效益、谈到利润。安全回题,泰山压顶,重中之重,一刻也不能马虎,一天也不能松懈。为此, 路转,永无止境。他顾不上享受安逸生活,天天都往矿井跑,难得在家和妻女呆在一块。“我每月下井20多次,掌握第一手生产情况。”他说家虽温馨,但他无暇顾及,基本上都往矿上跑,每天来回奔波,只要有可能,凡事总亲力亲为,从不懈怠。他把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始终放在矿山所有工作的第一位。


每年从地层深处,掏出数以数十万吨煤炭,上缴税利年年递增。他说,今年要争取给国家交更多的税。这就是谢龙奇和他的团队,面向新时代演绎的一支旋律铿锵的奉献者之歌,发自肺腑,感人心弦。


筚路蓝缕创业二十多年,由于谢龙奇守诚信,讲义气,善管理,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事业规模逐年扩大,趋向多元化经营,涉足煤炭开采、非煤矿产品销售、水电开发、新能源科技开发等,此外,他还进军酒业贸易市场,首战告捷成为习酒窖藏1988龙岩总代理,开启一片新蓝海市场,取得不俗成绩,从2019年销售量二千多万元到2021前三季度销售量达八千多万元,实现销量飞跃式提升,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他说,今后,不管事业如何发展,身在何方,我永远不会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永远不会忘记我的家乡父老。


是煤炭,就要燃烧,发光发热,照亮他人



同饮一溪水,同在蓝天下。大吉村以汤姓,谢姓为多,也有叶姓人氏。历代出了不少贤达、成功人士。堪称新罗区东方片翘楚。谢龙奇说,大吉村的人文历史悠久,崇文重教,扶危助困;如今的大吉村天翻地覆、今非昔比,安居乐业,但崇文重教、乐善好施的传统代代传承。我要以家乡先贤为榜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做公益,多做善事、好事!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生活中总有因天灾人祸的乡亲需要帮扶,事业上总要有邻里亲朋的相助才能成就。因此我一直有一心愿,就是要召集大吉的乡贤、企业家和成功人士一起成立大吉公益基金会,宗旨就是“弘扬孝心、传递爱心,扶困助教、大爱无疆”,目的是为了因灾的乡亲生活能得到帮扶,为了家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奉献力量,以此回报家乡父老。


“正因为我没有读多少书,我感同身受,一定要让孩子们读上书,读好书。”谢龙奇深有感触地说。于是,2021年初夏,经过深思熟虑,谢龙奇决定以奖学助学为切入点,以个人名义率先认捐30万元善款,作为大吉公益基金会的启动基金,用于开展2021年度的奖学助学工作的各项费用开支。凡新罗区范围内的大吉人,无论姓氏,凡是考上博士、硕士研究生、双一流(211、985)的大学生,以及考上一中、二中的中校生,都给予2000-8000元不等的奖励,对于大中小学的困难学生,一律给予3000元、2000元和1000元的扶持资助。


8月25日,颁奖大会在大吉村部隆重举行,3位硕士研究生、13位大学生、6位中学生以及3名困难学生,分别拿到了奖励和资助。受奖励和资助的学生纷纷表示,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的奖励和资助,更是点燃他们心中的信念之火,激励他们将来学业所成,不负家乡父老,传承爱心、奉献社会、回馈家乡。


谢龙奇以一块燃烧的煤炭比喻自己,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点燃火焰,温暖别人,照亮别人,映照初心,一路前行!近年,谢龙奇和其所在企业为漳平拱桥镇道路建设先后捐资800万元,每年的中秋节、重阳节又为老人协会捐资数十万元,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老 百姓的高度评价。


 他真诚期待能携手更多的乡贤,汇集更多的力量,做大做强 大吉公益基金会,同心同德,砥砺前行,共同致力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发展,除了奖学助学,还可以在家乡的文化建 设、基础建设、扶危济困等方面有 更多的作为,更多的奉献!正是阳和燃丁火,铁石铿锵 铸本心!


  • 16 2025-01

    忻自良携团队受邀出席第八届公益事业大典 助......

    忻自良始终坚守着 “三 XIN” 理念,即创新、用心、互信。在创新方面,他勇于突破传统,国际首创五心运气推拿针灸疗法。这种创新疗法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为中医急救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 16 2025-01

    第八届公益事业大典:胡碧业的国学传承公益之......

    胡碧业出生于 1964 年,多年来,他凭借着对国学的热爱和深厚的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他不仅是华夏名人数据库的审核委员,更是北京华夏博易国学文化发展中心的副院长。这些身份赋予了他传承和弘......

  • 16 2025-01

    《第八届公益形象大使宁可:用整理教育传递公......

    宁可有着丰富且扎实的教育背景与职业经历。1995 年,他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后便踏上了教育之路,在北京实用美术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教育有了深......

  • 14 2025-01

    第八届公益事业大典在上海成功举办——202......

    郭筱君的故事始于1962年,那时她作为长乐一小的佼佼者,与小伙伴们一起,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向国家领导人、外国领导人献花,这是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开始。12岁那年,她在上海市游泳比赛中荣获女子少年组5......

  • 14 2025-01

    上海挚光公益青年发展中心理事潘葭萓受邀出席......

    潘葭萓理事分享到她的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二十多年的公益生涯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每当她想起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便咬紧牙关,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她知道,只有付出,才能收获;只有奉献,才能快乐......

  • 09 2025-01
  • 02 2025-01

    舍小家 顾大家 --刘畅的抗疫先锋之路

    2019年末,新冠疫情悄然降临,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英雄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行动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安全与健康。四川省古蔺县的刘畅便是其中一位不为人知的英雄。他不仅在疫情初期勇......

  • 04 2024-12

    慈心不渝的公益使者 ——曾惠萍

    曾惠萍,福州市慈恩公益服务中心的创始人及理事长,以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的爱心,在公益事业中书写了非凡篇章。1967年出生于福州的曾惠萍,年轻时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勇气与决心。仅22岁之际,她便毅然决然......

  • 28 2024-11

    传播公益力量 聚焦公益精神 陈焕新:智慧法......

    陈焕新1961年6月出生于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自小对乡土有深厚感情。1978年高中毕业后到广州国营企业担任采购职务,凭借自身努力升为业务经理并在广州定居成家。2011年,当他回到阔别30余年的家乡时,......

书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