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全国首部系统研究家族慈善及其服务行业的专题研究报告《中国家族慈善研究报告(2022)》在京正式发布。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傅昌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群学分社社长谢蕊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胜兰、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牛犇、中华慈善总会家族慈善文化建设慈善信托管委会成员田川、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超等共同为新书发布揭幕。
《中国家族慈善研究报告(2022)》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昌波等撰写。作者队伍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博士生为主,个别章节特邀外部团队参与撰稿。
报告分为绪论、发展现状、行业服务、基础研究、重要案例和附录等六个部分,全面反映我国大额慈善捐赠、家族慈善基金会、慈善信托、大众家庭慈善等发展状况,呈现各类财富管理服务机构推动家族慈善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汇集家族慈善功能定位、文化根基、制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供部分重要家族慈善案例。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为报告作序。宫蒲光指出,家族慈善是私人资源投入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方式,是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展现,也是传承家族精神、树立良好家风的主要载体。家族慈善有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是现代慈善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宫蒲光认为,本报告是专注家庭慈善、家族慈善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不仅具有学术理论价值,也具有较强实践指导作用。本书的付梓面世,为慈善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系统和实操性强的实务教材,也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家族慈善政策制度、拓展慈善发展领域、深化慈善理论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教授认为,此书对家族慈善开展系统研究,是赓续中华传统慈善美德,推动中高收入人群更好回报社会,引导社会大众开展家庭慈善的基础性工作。本报告包含丰富详实的数据信息和具体生动的实践案例,体现了作者团队的行业积累及一线调研能力。报告对慈善行业参与者和慈善人士服务行业具有较高借鉴意义,对完善我国慈善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家族慈善研究报告(2022)》由中华慈善总会家族慈善文化建设慈善信托、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提供资助,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中华慈善总会家族慈善与慈善信托办公室(中华慈善总会家族慈善与慈善信托委员会筹建组)、京师善财传承实验室、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
忻自良始终坚守着 “三 XIN” 理念,即创新、用心、互信。在创新方面,他勇于突破传统,国际首创五心运气推拿针灸疗法。这种创新疗法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为中医急救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胡碧业出生于 1964 年,多年来,他凭借着对国学的热爱和深厚的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他不仅是华夏名人数据库的审核委员,更是北京华夏博易国学文化发展中心的副院长。这些身份赋予了他传承和弘......
宁可有着丰富且扎实的教育背景与职业经历。1995 年,他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后便踏上了教育之路,在北京实用美术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教育有了深......
郭筱君的故事始于1962年,那时她作为长乐一小的佼佼者,与小伙伴们一起,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向国家领导人、外国领导人献花,这是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开始。12岁那年,她在上海市游泳比赛中荣获女子少年组5......
潘葭萓理事分享到她的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二十多年的公益生涯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每当她想起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便咬紧牙关,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她知道,只有付出,才能收获;只有奉献,才能快乐......
2019年末,新冠疫情悄然降临,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英雄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行动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安全与健康。四川省古蔺县的刘畅便是其中一位不为人知的英雄。他不仅在疫情初期勇......
曾惠萍,福州市慈恩公益服务中心的创始人及理事长,以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的爱心,在公益事业中书写了非凡篇章。1967年出生于福州的曾惠萍,年轻时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勇气与决心。仅22岁之际,她便毅然决然......
陈焕新1961年6月出生于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自小对乡土有深厚感情。1978年高中毕业后到广州国营企业担任采购职务,凭借自身努力升为业务经理并在广州定居成家。2011年,当他回到阔别30余年的家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