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傍晚,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关街道前进街社区大食堂里热闹起来,辖区老年人陆续来吃饭了。食堂里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桌子上摆着时令蔬菜、蒸菜炖菜、开胃凉菜、免费例汤……
今年72岁的前进街社区居民刘杰已经成了这里的“铁粉”,几乎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在这里吃饭。她说:“一顿饭10块钱左右,这里干净卫生,饭菜口味还好。”
前进街社区大食堂原本是社区服务用房,社区以优惠的价格租赁给餐饮公司,餐饮公司再以优惠的价格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服务。
对于来大食堂就餐的社区居民,60至69周岁的老人享受9折优惠,70至79周岁享8折优惠,80岁以上享7折优惠。大食堂每天为辖区低保家庭、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配备免费爱心餐,由社区志愿者送餐上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除了就餐,日常照料和就医已成为老年人的刚性需求,健康监测、预警成为做好养老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潍城区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老人每天到社区里的“健康e站”进行健康监测已成为一种习惯。根据老人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社区为老人免费赠送血压计和血糖仪等,方便居民居家自我监测。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曹家巷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测量血压。新华社记者邵琨
在独居老人家中,社区配备了紧急呼叫器、远红外防摔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燃气泄漏报警器等无线智能设备,通过云平台实时联通子女、物业、社区和救助团队。
今年73岁的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居民王翠香刚在家测完血压不久,她的子女、社区和医疗机构就收到了测量结果。她说:“这里很适合老年人生活,我们从这里搬走了,后来又搬回来住了。”
利用潍城区民政部门适老化改造政策等,曹家巷社区安装了智能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老年人进出门不用担心忘记拿钥匙,并且还多了一重安全保障。曹家巷社区党委书记江宏介绍说,通过这套智能系统,60岁以上的老人连续三天没有经过门禁“刷脸”,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社区工作人员收到提示后,立即入户查看,减少意外发生。
走进潍坊燕达医养服务中心,几名老人正在护理员带领下做康复训练。楼道扶手、卫生间防护、防滑地垫等一应俱全。理疗室里摆放着心电图机、简易吸痰器、呼吸机、供氧设备等。
老人在潍坊燕达医养服务中心做康复训练。新华社记者邵琨
目前,社会上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大。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医养综合体,能增强养老机构医疗保障能力,满足老人养老和医疗护理双重需求。
潍城区是潍坊市中心城区之一,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9.17%,养老服务面临巨大挑战。
潍城区副区长董湖波说,潍城区聚焦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全力构建城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协调有序,医养康养均衡发展的全域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生活更安心。
忻自良始终坚守着 “三 XIN” 理念,即创新、用心、互信。在创新方面,他勇于突破传统,国际首创五心运气推拿针灸疗法。这种创新疗法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为中医急救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胡碧业出生于 1964 年,多年来,他凭借着对国学的热爱和深厚的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他不仅是华夏名人数据库的审核委员,更是北京华夏博易国学文化发展中心的副院长。这些身份赋予了他传承和弘......
宁可有着丰富且扎实的教育背景与职业经历。1995 年,他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随后便踏上了教育之路,在北京实用美术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教育有了深......
郭筱君的故事始于1962年,那时她作为长乐一小的佼佼者,与小伙伴们一起,代表全市少先队员向国家领导人、外国领导人献花,这是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开始。12岁那年,她在上海市游泳比赛中荣获女子少年组5......
潘葭萓理事分享到她的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二十多年的公益生涯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每当她想起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便咬紧牙关,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她知道,只有付出,才能收获;只有奉献,才能快乐......
2019年末,新冠疫情悄然降临,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英雄挺身而出,用他们的行动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安全与健康。四川省古蔺县的刘畅便是其中一位不为人知的英雄。他不仅在疫情初期勇......
曾惠萍,福州市慈恩公益服务中心的创始人及理事长,以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的爱心,在公益事业中书写了非凡篇章。1967年出生于福州的曾惠萍,年轻时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勇气与决心。仅22岁之际,她便毅然决然......
陈焕新1961年6月出生于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自小对乡土有深厚感情。1978年高中毕业后到广州国营企业担任采购职务,凭借自身努力升为业务经理并在广州定居成家。2011年,当他回到阔别30余年的家乡时,......